规模品牌
公司的员工、营业额、服务网点数字,在业内的口碑、形象;
企业
是否有经过正规的认证,获得AAAA级物流企业,诚信物流企业、航空良好代理认证等;
专业程度
是否拥有专业的物流人才,专业的操作流程,专业的服务程序等;
网络分布
全国自营的营业网点分布是否合理、密集度高,能给客户带来直接的便利;
增值服务
是否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上门、签收回单等。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运作质量
是否拥有严格的运作质量标准,对破损率、丢失率、签单返回率、发车(到货)准点率等有严格的指标把控。**客户的货物安全;
时效安全
是否能够做到准时发车、准时到达、准时配送。
服务质量
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服务形象、积极的服务态度等;
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工具,是否具有较强的运营**系统、条形码标示、办公自动化、物流信息同步化等;
性价比
物流公司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质量跟其运输价格的比值是否对等。不能单从价格选择,更要看其同时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与反馈的满意程度是否合乎高等级物流公司的要求。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金融政策,以及引导中小企业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市场竞争、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将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但是,中小工业企业长期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现分割和封闭状况,必定对物流公司发展产生内在的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观念影响
中小工业企业一般实行单一的生产管理,企业经营范围封闭,缺乏进入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模式,习惯于传统的企业储运方式,重生产、轻储运,难以形成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对物流公司存在认识上观念上的障碍,是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根本因素。
结构影响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总规模不小,但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在相当多行业形成产品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普遍存在产业关联度较低,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因素
虽然信息产业给中小企业注入了大量**,但资源与技术构成不合理,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专业物流发展的需要,是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
大多数中小工业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研,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是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基础因素。
人才因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知识构成不合理,人才匮乏,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是制约物流公司发展的核心因素。
物流公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应是针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这样才能跨越部门的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中查询和集中发放。中国物流公司企业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将企业做大做强。
政策途径
物流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公司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各级制订鼓励政策,给予积极指导,从信贷、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切实扶持和指导中小企业积极重组和发挥资源力量,启动和促进物流公司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
市场途径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企业应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规律,以需求为导向,迅速有效地拉动物流公司的发展。
企业途径
物流发展能够创造价值和利益,是驱动物流企业主导自身发展物流公司的基本动力。
社会途径
发展物流公司要全社会的积极协作和支持,在社会各方力量的作用下,实现产业联动,全面发展
物流企业发展物流公司需要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借助产权方式、契约方式实行相互合作,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首先是物流资源的联盟:将中小工业企业分散的物流资源、物流功能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形成物流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其次是物流地理区域和行业范围的联盟:根据各行各业中小企业的特性,在一定地理区域或一定行业范围实行物流联盟,形成高效直辖市运作体系。后是与中小企业建立发展物流公司的联盟,通过组建服务协会,协调和指导物流企业与中小工业企业在发展物流公司中的各种关系。